fang4.me

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岁月神偷

🗓️

🏷️


以香港电影树立的形象——尤其是最近所树立的形象——来揣度,我一直以为《岁月神偷》是讲一个或一些列小偷的传奇的电影,跟赌神类似。结果大吃一惊,与我预期大相径庭,这是我最近看过的印象极深的好电影(但愿我之前有没有对别的电影讲过同样的话)。

我以为,好电影没有必要是“大片”,但好的电影一定要讲一个好故事,或者讲好一个故事。《岁月神偷》更像是选择了后者。回想故事情节,简单说不过是穷苦人家由希望坠入绝境,而依然保持信念与顽强的俗套悲剧,可这电影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这悲深深地讲进了你的心里面去,如同你自己的回忆;把“做人总要信”的顽强也一并扎根进你的心里,并在与你一样的平凡生活中为你树立了榜样。

在低俗当道的华语电影世界里,《岁月神偷》显得非常另类。对历史的关怀与追忆,对小人物低平的视角与叙述,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对人物的雕刻,看上去它更像一部台湾电影,或是早期的大陆电影。但《岁月神偷》又并不过分“文艺”,它选择了看上去最简单直接的叙述,重其重,轻其轻,没太多蒙太奇与复杂的意识流,毫不费力就把故事原原本本讲完了。它很像一部写实主义的作品——没有奇迹,虽然它仍有浓重的浪漫色彩。

没有奇迹或许本身即是奇迹。当努力顽强的罗家爸爸正因为赶不上时代的步点而逐渐地被时代所抛弃,好不容易有一个争气的儿子带来了希望;当这个聪明努力的儿子也为自己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争取到了一线希望的时候,希望却突然断送在了一场大病。任凭你多么地自信坚强,你都不能战胜这奇迹的命运。

在这电影里,一个无论是时间上还是距离上与我相隔都非常非常遥远的时空被成功地复制了出来——一个六十年代的香港。在我看来,这“罕见”的背景是这故事成功的基础。香港似乎是一个只会向前看的地方。我们能很真切地看到现在的香港,听他们描绘未来,可对于过去,最多能回忆起二三十年前的歌,再往前就一片朦胧了。估计现在的香港人年轻人就像我们的年轻人一样,对五十年前的家园知之甚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了解那时的人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过的是什么日子。所以,当电影为我描绘出了一个鲜活的六十年代时,我很吃惊,好像捡到了意外之财。

在深水埗的那条小巷子里,街坊似乎很多都是被那场战争从北方带来的庶民,但加在一起则充满了——或者说保留了——邻里间的温情。他们一起在巷子里吃饭,为别家的小鬼分享自己的菜,一起为别家被骂的调皮鬼求情,为有出息的小孩一起加油鼓劲,还为别人传电话;而巷子之外也并不总是那么友好,他们医院里的护士比我们的还要缺德,他们街上的警察比我们的还要土匪,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却比我们现在更没有尊严……这些从前发生的事情,既遥远又熟悉。比起这些大背景,罗记鞋店里的一家人,在艰难的营生中倾力供儿子读书,抱着最大的希望倾力抵抗天灾与病魔,在冷酷的事实中倾力将生活延续,凡此种种,相信会对很多人产生共鸣。这是也《岁月神偷》让我很感动的主要原因。

让历史得以重现的,是一个个的人物,而所有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小弟——他是我近来在电影里见到的最像小孩的小孩。之所以如此说,因为我常常看到电影里一个小孩在尽力表演成一个小孩,可既无小孩应有的天真顽皮,又充塞着大人的词汇。或许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小孩都太早懂了事,而在香港这样的地方,在一部电影里,却仍然有这样“真正的小孩”,并非表演不做作,而是根本没有让我感觉到他在表演。非常惊喜。可人物中也有很单薄的,譬如那位“从清朝来的”进一进二的奶奶,就算用作药引子也嫌太不够味道;而那位富家小家,则如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中插入的一朵浪漫主义的奇葩。

至于电影的音乐,算不上惊艳,但与电影配合得天衣无缝,也算相得益彰。尤其是罗进一的“遗作”,是一首非常清新的英文歌曲,值得推荐。

看完了电影,终于知道《岁月神偷》跟小偷传奇没有关系,虽然小弟也偷了很多最后拿去填苦海的东西,可毕竟还是不明白这颇具文艺范的名字有什么“深意”。《岁月神偷》到底偷走了什么呢?

末了,还必须得感谢搜狐视频,在这版权忽然变得很重要的时期,仍然让我免费而完整地看了这部电影。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