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地講,電影的導演是原住民出身的馬志翔,魏德聖擔任製片與編劇,但輿論似乎傾向於把它算成魏的作品,並與《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一併被冠以「魏德聖媚日三部曲」之名。
KANO是日語「嘉農」的羅馬拼法,而「嘉農」是「嘉南農林野球(棒球)隊」的簡稱。因為電影的主角系嘉義的中學棒球隊——隊員由大和族、漢族和原住民族組成,被揶揄為「雞尾酒球隊」。故事講的是他們在新教練近藤的帶領下,從屢戰屢敗到贏取全島冠[......]
無意間看了這部印度古代故事片,講的是18世紀印度「民族英雄」帕吉拉奧(Baji Rao I)。他代表印度教的馬拉地王國(Maratha)對抗穆斯林化的蒙古人的臥莫爾帝國,一生戰無不勝,故稱。
據稱電影籌備了15年,結果自然不能小覷。影片場面恢宏,製作精良,但還談不上史詩——因為電影的著眼點比較小,當然,我也不認為小到一個愛情故事或宮鬥八卦那麼簡單。這點從電影裡瑪斯塔尼(Mastani)的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