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一八”和抗日战争的杂想

周末在唐宁书店看到一本书,它从日本的角度用照片记录了中日战争的那段历史。随手一翻便是“九一八”,突然有一点点乱想。

  • 北大营里是张大帅的“精锐兵团”,半夜三更被冲进营房的日本鬼子端着机枪扫射,甚至是被砍头(……虐杀。),就像活靶子一样,跑不了也不能抵抗……我试图想象:绝望、憋屈、恐惧、愤怒。尽管没有看过现场照片,我非常震动。
  • 没有考证过,但是我猜想以蒋介石之精明和韬略,“不抵抗”的决定不可能是因为他想卖国,更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因为 1931 年时中国还远没准备好和日本作战。双方军事力量相差极其悬殊,即使兵强马壮飞机大炮齐全被认为“尚可一战”的东北军恐怕也不过“尚可一战”而已,如果抵抗势必给日本以藉口造成更大规模的战争。如果在那时候即爆发全面战争,全面沦陷则可能不可避免,恐怕中国的历史就要完全改写。东三省加上张大帅的精锐部队和精良装备无疑是极其巨大的损失,但相比整个中国而言,从战略上来说,并非不可接受。和一个强大若干倍的敌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岂是可以依靠热血澎湃就行?!张学良枉自做了百年的“卖国贼”。

44 还有一点,我已经憋了好久了。我们现在所有可知的历史书都通在试图过各种表达方式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 gcd 就没有新中国,尤其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日本投降的原因似乎就是“小米加步枪”,而已。毫无疑问从八路军到新四军 gcd 对于战争胜利的极大贡献,但是,蒋介石之流难道真的只是一些个没买票的看客吗?

  •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如果敌国入侵,首先也必须抵抗的会是政府正规军还是一些当时的“反政府武装”?
  • 在正面战场上,如果不是全部,那至少绝大多数时候一定是政府军在与日本军队战斗。但是由于装备相差太过于悬殊,中国军队很多时候根本连日本鬼子的面都没见着就已经全军覆没了,其数已不可计;
  • 至于国民党常常被诟病的还有所谓“片面抗战路线”以及“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愚以为,以当时情形看,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是最自然不过的选择,至于人民抗战统战什么的并不是战争胜利的根本因素,而如果想借重 gcd 的军事力量,我想一来当时蒋介石恐怕是有点轻看了八路军的力量和号召力,二来联合“反政府武装”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刻都是需要花费很大的政治精力的,在那种情形下谁有空玩这个?而以当时中国的国力、军事力量的对比以及国际形势来看,如果不提倡并坚决执行“单纯防御”的方针而放别的什么卫星,那多半是死路一条!
  • 正面战场在哪里?gcd 的大片根据地又都在些什么地方?牵制作用无可非议,但恐怕也不宜夸大;反倒是如果没有政府军在正面战场上的“牵制”,根据地怕是难以自保。日军就些边角料就已经让我们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鬼子动真格的时候,我们就被弄得鸡飞狗跳狼狈不堪,如果没有弄错,大约是第二次大扫荡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情形;
  • 打游击的形式和其所面对的对手决定了“小米加步枪”是可行的,但是战争的主体部分不可能是游击,正面战场才是必然。正面战场的规模和暴力程度肯定与游击战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正面战场上(只要能有机会见着鬼子的面)分分钟都是要血拼刺刀的,但由于武器劣势太明显,政府军整团整师的兵力常常就这样被消耗掉了……
  • 正规军难道还不如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战争岂是儿戏,上了战场就只有刺刀见血你死我活的拼杀,光是训练一个人勇敢地不当逃兵恐怕就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别的就更不用提。我不相信战斗力可以仅仅由信仰决定,否则我们何必常备二百多万军队,打仗时随便从九亿农民中拉一拨出来不就得了?
  • 同样的原因,国军打到后来战斗力越来越差,包括后来在解放战争中一败涂地,恐怕都与此不无关系,真正的正规军早已消耗殆尽,这些临时“抓壮丁”拼凑起来的正规军很难培养出战斗力,甚至士气和勇气都是(大)问题。
  •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直接伤亡共计 3500 多万人,这是政府公认的数字。请想一想,不管是八路军还是新四军就算全加到一起有多少人?剩下的烈士们是谁?

本人绝对拥护 gcd 热爱新中国,也承认历史的作者必由胜利者担任,只不过仍很傻很天真地相信历史本身应当是没有姓的,而且也不应害怕以真面目示人,而已。

同时必须声明本人在写以上文字时并未加以任何考证,请看官切勿偏听偏信,好自为之。

《对“九一八”和抗日战争的杂想》有4条评论

  1. 呵呵,历史是没有姓的,但是留给后人拜读的,特别是作为历史学科,还要考试的历史是有姓的,它姓胜利者的姓!

    • 呀,大猫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
      嗯,这些事情我们的正史里事实荒芜,但很多处也并非没有真迹可寻,而国外的也并非一定客观……一直在探寻这段隐蔽的历史是因为是在觉得如果多数人都保持无知实在是愧对那些为中国之延续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人,无论何党。
      不过,你说的是,谢谢提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