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4.me

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九月十七、十八日记琐事

🗓️

🏷️


行动的车窗上的水珠通向暴风雨

最近在闹大台风,所以常常风雨交加,来去无常。

广州这地方,平时天气糟糕空气也脏,可每到台风将至,天气会异常地好,空气也透明一般,如同回光返照(反过来说也成立)。

我非常喜欢台风来临之前的那段时间,不仅凉爽,而天空常常会呈现一种非常特别的色调,再加上乌云的衬垫,以及偶尔会始料不及地出现一片加了像柔光罩的阳光,真是美不胜收。

可惜,我常常错过那些恰当的时间地点把这景致记录下来——就像昨天本来也曾有的机会。昨天去惠州参观工厂,我乘坐的车借助高速公路穿梭狂风暴雨与晴朗之间,车外的景色随之变换莫测,山林农田房舍电线杆常常会被遮蔽在厚重的水帘之后,公路延伸向茫然未知的乌云团中……

从拍照的角度来说,我越来越喜欢阴天了!

还是可惜,在车里很难有机会用静止的图像把握住我所看到的景象,倒是终于有机会尝试一把已经滥俗了的《车窗上的雨滴》这样“装十三”的题材,嘿嘿,而且还没成功。


人山人海的候诊室。

记得去年初因患眼疾就医,未能根治。近来这老毛病第三次复发,并愈加猖狂,长大如豆,还破出脓血来。

本以为长破了是好事,之后它便会自愈,可过了个把星期,破处仍有米粒大的胞,而且不见有丝毫撤退的打算。担心这不速之客变成常客,于是,今早才赶紧抽空去延医。

早晨九点左右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考虑到是“顽疾”,特地挂了个教授号。顺利挂到了早晨的号时,我还满心欢喜地以为一定是看病的人不多,不出半小时便能搞定。结果到了候诊室才发现人海茫茫,他们连块舢板都没剩下来。

等了一个半小时左右才见到了我的教授,几番检查之后从容地说,我眼脸内可能是淤血未散,现在无法给这疾病定性,要留待“观察”,先用写药,过两三周若再不好,就动手术,再加做一个病理,到时候自然水落石出云云……

这个和早前两次看病时医生所说无二,比我从网上查的信息也详细不到哪里。而就这么一下,再加上一堆眼药水药膏等等,花了我接近两百大元,还搭上一整个上午。

唉,病还真不是谁都生得起的。


评论

《 “九月十七、十八日记琐事” 》 有 6 条评论

  1. Zhuohua 的头像
    Zhuohua

    车窗上的雨滴很不错啊!
    医院里的人多得好恐怖,明显俺们的“大花园”里医院和医生不够用啊。

    1. fang 的头像
      fang

      @Zhuohua, 是啊,拼命提高价格都挡不住的。 😕
      似乎曾经的“赤足医生”政策是很有利于缓解这问题的,发展相对低治疗成本和(曾)相对普及的中医也是很好的办法,要不医改就是死胡同了吧 ❓

  2. Zhuohua 的头像
    Zhuohua

    问题是,现在还有谁愿意做赤脚医生呢?尤其是农村里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或者念书,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留在村子里的老一辈的赤脚医生已经过世的过世,年迈的年迈,却没有接班人了。

    1. fang 的头像

      @Zhuohua, 我想也不尽然,内地劳动力输出沿海虽然仍然是主流,但近两年返乡并留在家乡务农或从事其他营生的人数渐多(现两个三角仍陷缺工状态中),赋闲的年轻一代也随之增加;同时国家正在进行农村医疗改革,若改革考虑到分布很分散的农村地区减少建医院而转而对农村人口进行医疗培训,培养一些“赤脚医生”的角色,既可以对农村医疗有帮助,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至于意愿,外出打工也无非是挣钱,而如果国家政策向此倾斜,愿意出一些钱,同时通过某种激励机制提高这些农村医生的收入,从我的了解来看,会有很多人愿意留在本乡而不再辗转于遥远的工厂之间,即使收入相对少一些。

  3. Zhuohua 的头像
    Zhuohua

    嗯,我同意。真正解决问题只有教育和培训才可以达到。不过教育是个长远的投资和计划。针对现在的农村人口或者是返乡的青年培训,我的了解是他们的教育水平太低,我悲观地以为现在青壮年的这一辈是靠不上了,即使有也是极少数。

    1. fang 的头像
      fang

      嗯,非常同意,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同时也需要长远的考虑和投资。我对***最为不满的事情就是最近半个世纪——尤其是最近二十年——我们毁掉了教育。而现在的大多数问题都可追源至此,这是报应。
      我也同样悲观地认为,现在的青壮年是不太靠得住了,但还是值得试试的,只要开始,任何时候都不算太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