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4.me

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以钱穆为先生

🗓️

🏷️


此篇及往后数篇本应是追记余赴桂林阳朔行程,以及未竟之乳源之行等等,但现插入一篇,因深恐此刻之体会被错过。

qianmu余近来多看闲书,其中有三联所印钱穆先生《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一本,此刻尚未读完。当心中有波涛时,常知读书可平复心境,当读钱先生书时,此体会愈深。当心情难抑时,又提笔摘抄其中精彩章节,思先生字句间高意,不久竟可获得一时之解放。

余本欲读完此书之后再试作观感,但又虑及此时之念想与读完之后定有不同,未必冲突,且此刻之想法并不限于此书,故有此文。

余知钱先生之名久矣,然读其著作始自两年前。其时在大学同学阿鼎处,从其推荐遂借得三联所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本。归来细读,始得窥钱先生学说之一斑,惊为天人。该书系钱先生在一学校做演说时的稿件辑录而成,非专门学术著作,但为中国近千年政治之传统与变革描绘了一副清晰的图景,余知以“历史意见”看历史自此始。后常将此书推荐友人,并尝谓此书即使因有观点争鸣不便放入中学教材亦应为所有中国人必读之书。读此书方知我国之政治与文化传统并非一无是处,可惜者今日已不可复得而已。最后从吾之推荐读此书者恐极少,亦不知是否觉此书之宝贵。

余尝读此书两遍,欲作文以记录自己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得失与疑惑,但终因自觉学力太浅而搁置此事,但此念不息,只待将来再做打算。

此后,余欲试读钱先生其他著作,如《国史新论》、《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等。读钱先生书,愈加觉得自己浅薄,亦愈加敬佩先生之学问渊博及治学之严谨考虑之周全。初时读这些书,多不解其意,或仅得大概,难获深意,遂停止不读。经年再读,如《国史新论》,又觉所理解处尤较初读时为多,沾沾自喜以为尚有进步,其实所知仍极有限。

至此,余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则容易许多,先生以回忆方式记述其幼时所受家教,及从师友同学做学问之情景,历历在目。更为可贵者,先生并非仅为记述,其颇多解释与评论亦在其间,读者即可了解钱先生成长历程,又窥知当时社会之人物风俗以及演变,令人不禁感慨世道之变幻无常,逝者如斯夫。

读先生研究学问之经历,觉先生读书时之时代环境已不复得,其所遇之良师益友在当世亦如凤毛麟角,今人若欲至先生之辈之成就,客观条件反倒不如当年,而当年学者之胸怀之勤奋与孜孜不倦亦不常为今之人所具备,故难若登天。读先生求学故事,愈发自己浅薄,作为一中国人,然对中国之传统与文化所知太少,非常惭愧。而对钱先生之人格,亦觉高山仰止,又是惭愧非常。故此欲以钱穆先生为师,学其学问,更学其为人。

年少时,家中藏有中华书局繁体版《中华活页文选》三卷,是家父年轻时从文革中被查禁的书籍中偷出。书中所录乃从春秋起各名篇名段,涉及内容很广,诸子百家、散文歌赋甚至兵书皆有收录,余读古文自此始。后余又读《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及唐诗宋词等不一而足,再加学校中所学古文,此即余古文之全部基础。较钱先生之从唐宋八大家始,从经部转子部后治史,相去何止万里计。古文乃中国之文化传统之钥匙,若不通古文,恐难入其门。虽当日钱先生所读之书今日多已难觅,但先生已将其所读之书之体会尽放之于其著作其思想之中,故今日可从钱先生之书读起,按图索骥,或终可有所理解。幸甚。余今日立意将遍读先生书,读至惬意畅快为止。

余自识字以来,读无论何人著书尚未有今日读钱穆先生书之惊叹与畅快,欲以其学问与人格为余之榜样。今日起自当努力。自勉。


评论

《 “以钱穆为先生” 》 有 2 条评论

  1. HZ 的头像
    HZ

    阳朔呢?乳源呢? :pi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