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4.me

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左行長白雲# 之始

🗓️


在數以千年計的漫長歲月裡,從台灣出發的南島語系民族不停向東探索太平洋(此說較受公認)。在大約西元13世紀,南島語族的波利尼西亞人發現了新的島嶼,並開始定居。他們把該島命名為Aotearoa(不確定當時這個名字是否包含兩島),後來英語將其翻譯為The land of long white cloud,中文叫「長白雲之地」。

這群新移民在長白雲之地發展出相似卻又有別於其他太平洋島民的文化——比如南島語族以多神信仰為主,而他們同時卻有一神的傾向(可能因此他們未來才會更容易接受基督教)。當終於有「新訪客」光臨時,定居者自稱Māori——毛利人,也就是「正常人」的意思。

新訪客出現在毛利人定居後三、四百年。1642年,荷蘭探險家塔斯曼(Abel Tasman)是發現這個島的第一位歐洲人,並相信這片土地連著南美洲。三年後荷蘭人間接以祖國一個省的名字命名此地為「Nova Zeelandia」。

塔斯曼一去又過了百年。英國的庫克船長(James Cook)在1769年才再次登陸,並將此地更為今名——新西蘭(New Zealand)。接踵而至的是歐洲北美的捕鯨船、貿易以及截然不同的未來。

1840年(鴉片戰爭同年),原本為對抗法國殖民者,毛利部落向大不列顛尋求保護,並簽訂了帶有歧義的《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隨後新西蘭卻正式成為英王的殖民地。

接下來和一般的殖民地劇本相似的是,衝突發生了。衝突導致了從1845年到1872年的「新西蘭土地戰爭」(也稱「毛利戰爭」或「新西蘭戰爭」),毛利人的土地和各種權益被大量侵占;再加人三十年代起的奴隸制、大量歐洲人帶來的疾病,純種毛利人消失殆盡。

但新西蘭也走出一條有別於其他殖民地的路。比如在1893年,她成為世界第一個立法賦予婦女投票權的國家,在次年則通過了世界首個工會與雇主強制仲裁法案……現代新西蘭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體現民族平等的國家之一,毛利語與英語並列官方語言,現總理也是毛利人(去年12月剛辭職)……

*** *** *** ***

這就是接下來十餘天我將親密接觸的國家。

我滿心期待——這是我第一次跨越赤道(雖然這不過人類虛構的一條線)來到南半球,第一次到大洋洲,第一次如此接近南極,第一次體驗相反的季節,第一次在行車靠左的地方騎車,第一次真正的自行車露營旅行(bikepacking)……同時,也是第一次對旅程如此擔心——擔心變化莫測的天氣。

我的擔心第一天即應驗。昨天在奧克蘭轉機時尚是晴天,到達女王鎮(Queenstown)時則是一陣淒風苦雨。雨不算大,但也不能小覷。從機場到旅館只有10公里路,而且單車小徑緊緊挨著瓦卡蒂普湖(Wakatipu),但霪雨已澆涼賞景之心,當然風景也不大看得見了——四顧惟茫茫。

今早在卡瓦勞橋(Kawarau)蹦極時也還是愁雲密布,中午在湖陽的洛蒙峰(Ben Lomond)登山時卻又變成藍天白雲,極目而眺,湖山勝景盡入眼底。晚飯時分雨水又至,紛紛揚揚,有進無止~

為什麼別人家在新西蘭拍的照片都是藍天白雲,我看到的卻是「日星隱耀,山月潛行」呢……

準備停當,從女王(Queenstown)到基督(Christchurch)的旅程將從明天開始,但天公會不會敗興地將所有篇章都譜成「雨中曲」呢?

拭目以待。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