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4.me

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秦晉之蒙# D11 大同市 0km

🗓️


公元前566年,喬達摩·悉達多誕生。35歲時他悟道成佛,80歲涅磐。悉達多就是創立佛教的釋迦牟尼。

同一時期,北印度十六古國之一的犍(qián)陀羅——位於阿富汗東部及巴基斯坦西北,都城在今白沙瓦附近——被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征服,波斯文化傳入。

公元前327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三世侵入犍陀羅,希臘文化傳入。

又過了不久,公元前三世紀,特別熱衷於傳播佛教的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派人到犍陀羅傳教。波斯文化、希臘文化與佛教文化開始在犍陀羅融合,獨特的犍陀羅文化開始萌芽。

公元前二世紀,同樣由於亞歷山大東征所產生的希臘-巴克特利亞王國(這極可能是後來張騫出使西域時所到的大夏)在脫離塞琉古帝國的控制後,趁孔雀王朝衰落,成功控制印度西北部,並把都城遷至犍陀羅原都城塔克拉希的對岸。

這些希臘後裔的統治者特別注重希臘文化與印度文化的交融。希臘式佛教藝術由此產生,古典希臘文化和佛教文化相结合,促成了獨特的犍陀羅佛教藝術的發展,例如犍陀羅的雕塑揭示了希臘藝術對它的影響,「人神」的概念明顯地是從希臘神話文化中啟發出來的。

公元前一世紀,波斯第二帝國(安息帝國)統治了犍陀羅,犍陀羅文化中再度注入波斯元素。

被匈奴從中國驅趕的大月氏在公元前二世紀征服了大夏。其後續形成的貴霜帝國在公元一世紀崛起,從安息手中奪取了犍陀羅。貴霜帝國對宗教寬容,且重視佛教,使得帝國一時成為佛教的中心。佛教此時也發生轉變,經典由口傳轉為書面化,另外大乘佛教興起,超過小乘成為佛教主流。大乘佛教也就是從這時開始逐漸傳入中國,成為北傳佛教之大宗。

公元四世紀中,中國的十六國時期,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僧人樂僔在敦煌開鑿莫高窟。

公元五世紀,大月氏的另一支後裔建立嚈噠帝國,攻擊衰落的貴霜,與北魏在大漠南北爭雄,並最終毀滅了犍陀羅。

公元五世紀中,僧人曇曜上奏北魏文成帝(公元460年),開鑿了雲崗最初的五所石窟。

之所以要做這並不充分的「考據」,是因為我在雲崗石窟看到了明顯的印度風格、希臘風格甚至波斯風格的作品,比如在後來國內佛造像裡很少見的大象,或是半跪托舉的姿勢。若回顧一下佛教傳入中國之路上發生的事情,原因不言自明。我相信佛教傳播必然是漸次推進,好比我從呂梁到大同,無法跳過朔州,佛教也必然先經過犍陀羅,經過準格爾塔克拉瑪幹柴達木邊上的綠洲,最後才到長安洛陽大同,這一路走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必然會帶著沿途的手信前進。

五世紀後半葉,恰逢北魏推行「孝文漢化」運動,同樣地,很多作品也有明顯的中國元素和風格,比如龍(佛教中雖也有天龍八部,但造型似不同),以及中式木構建築之形狀。遊覽介紹上用「胡風漢韻」來概括,雖不中,亦不遠。其實石窟作品還有明顯的鮮卑族特點,比如佛像的臉型特徵,尤其是服飾與穿戴。

雲崗的佛造像還有幾個特點。現在常見的佛像多是「菩薩低眉,金剛怒目」——佛的眼睛幾乎不睜開,或者睜成一條縫;但在這裡,塑像的眼睛多是睜開的,且在眼珠的地方被特意安放了反光的黑色寶珠,走在下面,彷彿佛陀正在看著你,活靈活現。——可惜好多珠子均已不存,空餘兩個圓洞。

另外就是表情。北魏時期的這些塑像的神態與動作表情都很豐富,有明顯的世俗化傾向,與後世不食人間煙火的塑像很不同。

再有就是雕刻手法,魏晉南北朝時的佛造像手法粗曠(並非粗糙),線條簡潔遒勁,以氣勢取勝。印象中後世的造像多以工藝精湛取勝。借用梁思成先生劃分建築時代用的次,這個時期的佛造像當屬「勁豪時期」。

若把雲崗石窟對照遼、金時期留下來的佛寺建築,還有從遼、金到明、清時代的佛造像,想來大致可以看出一條「變梵為漢」的軌跡。

但我相信這軌跡並不止一條,因為我實在無法想像劉備和孫尚香在充滿希臘風格的甘露寺相親的畫面,也無法想像「南朝四百八十寺」裡均是特別「異域」的印度風格的佛像……

雲崗石窟是我第一次參觀佛教石窟,自然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至於雲崗石窟的壯美,前人之述備矣。

【是日花費】

餐飲:32.5

住宿:149

交通:4.82

門票:175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