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以長白山地區為其「龍脈」所在,將其封禁二百餘年,直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才在此地設置「輯安縣」,名稱典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陛下即位,存撫天下,輯安中國。」
1964年外交部呈請將廣西地名「睦南關」改為「友誼關」,周恩來批示要求同時逐一審核東北、雲南、兩廣,「將各地類似地名全部審查,凡有這類刺激朝、越兩國的大國沙文主義地名統統改掉」,其結果是除前述友誼關外,遼寧的「安東」改為「丹東」,吉林的「輯安」改為「集安」,廣西的「睦邊」改為「那坡」。這是集安市名稱的由來。
我無法理解,輯有安定(動詞)、和睦(形容詞)之義,輯安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安撫,無論從字面意思還是典源我都看不出「輯安」是一個體現了大國沙文主義及不友好的地名;要按他這個邏輯,那貴州的鎮遠、仁懷,黑龍江的撫遠、綏化等等都可以改,豈能內外有別?2005年韓國要求將漢城的中文名改成首爾(韓文中為首都之意),這是人家主動提出且只是改其中文名稱,我們卻如此主動地改自己國境內的地名,算不算自作多情?而且輯安改成集安,大概率因為古代「集」字與「輯」在表達和睦之意時相通,若是這樣,這改名就更形式主義了,欺負朝鮮人中國古文學得不好嗎?
書歸正傳。今天前一半的路離開了江邊,繞到山裡去了,沿途風光變成在各地山區都常見的小型山谷景緻,也可當作走進了前幾天只能遠觀的繽紛秋林中。下得山來已經是雲峰水庫(水電站)的下游了,「鴨綠湖」又變回了「鴨綠江」,但已經面目全非,江水渾黃,行動遲緩,經過人類的規訓,江水再沒有之前的自由與快樂,也不好看了。
有據可查的資料顯示雲峰水庫系中朝共有,中方管理,但附近村民的理解則不然,有人跟我說雲峰是我們的,下游還有一個長川水庫,是朝鮮的,意思是各玩各的——話說回來,村民的理解還挺符合這兩兄弟喜歡把一切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脾氣。雲峰是鴨綠江幹流最上游的水電站,在到集安之前還有三座規模較小的水庫,依次為望江(中國的)、長川,還有一個不得其名。
在界河上修水庫(水電站)似乎罕見,所以我稍稍研究了一下,果然跟日本人有關。鴨綠江上最早的水庫應該是更下游的丹東市寬甸縣和朝鮮平安北道的水豐水庫,為滿足滿洲產業開發五年計劃的用電需求,1937年滿洲國、朝鮮總督府簽訂《關於鴨綠江及圖們江發電事業備忘錄》,決定建設水豐和豐滿兩個水電站。水豐是1937開始建設1942年竣工投入生產(二戰末期蘇軍拆走了兩台發電機組,搬去額爾齊斯河了),經過修復和擴建至今仍在使用。因為已經有了先例,再多修幾個也順理成章,所以今天鴨綠江上才有這麼多水庫吧。
至於路況,今早離了三道溝過了第一個隧道後就迎來了十八九公里的爛路。看上去是小板兒路,但破損嚴重,表層水泥都沒了,石頭露出來,形成無數個坑,騎在這種路上比在礫石路上要痛苦的多,不但提不起速度,兩臂也被震得酥麻,五臟易位。過了這段爛路後就是正常的小板兒路,下山到雲峰水庫附近路換成柏油路,更加平整。
集安是大邊境口岸,但是座小城,雖然小,乾淨整潔有序,連農貿市場都是在一個簡潔的新式建築內,攤位整整齊齊,幹乾淨淨,不見得比上海的差。我這一路上看過最乾淨整潔的是延吉,集安的乾淨整潔不同於延吉,因為它只是乾淨整潔,卻沒有延吉的活力和熱鬧,也不像延吉有自己的風格;但若跟其他地方比,集安恐怕比大多數要好。
從集安被命名為「輯安」的時候再往前推1900多年,扶餘人在此建「國內城」,後又在此建「丸都山城」,之後四百餘年這裡便是高句麗王國的都城,其意義應該相當於長安之於中國。因此,我決定在這裡停留一天,去憑弔一下高麗的古蹟,尤其想親眼看看那塊「好太王碑」。
以上。
【是日花費】
飲食:43
住宿:158
補給:32.6
交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