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山

2012年5月1日閱畢謝旺霖的『轉山』。

2012年跨年的時候在朋友的朋友家裡,台灣女主人知道我與其騎過環法的法國先生一樣喜歡騎單車,便鄭重其事地把這本書借給我讀。我想主人的這一傳遞行動已經包含了對於著者謝旺霖及其行動的認可,也算是對我的鼓勵吧。

在開讀之前,對於這本書正負面的評論我都略有所聞。贊揚者認為一位年輕人獨自騎著單車跨越進兩千公里而登上世界屋脊,進入人人嚮往而未必到得的聖城拉薩,膽色與毅力,何等令人欽佩與崇拜;而一些親身騎過滇藏線的人則多少有些不以為然,那條路當然不容易,可也並非那麽可怖了,作者花了太多的心思在描寫各種細微的心理起伏,事實上真正騎車沒寫多少……不一而足。

當我真正開始閱讀的時候,我試圖擯棄一切預設,我不想用我的閱讀去證明上面的任一種看法,我希望把我的心虛到無,從而通過著者的眼睛和心靈去觀察和體會他的旅途——當然,做不做得到到就另當別論。

但是,這並不表示我沒有預期。滇藏線,作為一個騎行者,這是我終將要和我的單車一起達到的旅程,所以我期望和著者一起為那將來的行程「路演」,早做準備。而且和謝旺霖相似,在絕大多數時候,我也是一個人在騎車,所以我以為我應該比較能與他產生共鳴,所謂惺惺相惜吧。

著者以少見的第二人稱寫作,尤其以一種接近卑微的平和對的自己心理進行細致入微地描寫,告訴讀著他是如何在「不經意」間獲得大名鼎鼎的「雲門舞集」的青睞而獲得第一屆「流浪者計畫」的資助,從而能開展其「騎鐵馬到西藏」的瘋狂舉動;他身邊的親朋好友是如何地反應——鼓勵,潑冷水或是在最困難的時刻溫暖他的靈魂;他自己是如何地掙紮、猶豫、恐懼、忐忑、堅持以及享受的種種心理變化;以及他對於這旅程及旅途中的際遇的期盼與失望甚至驚訝。但無論情緒如何起伏蕩漾,著者都以極盡可能的坦誠來剖析他們,所以,你可能會看到著者的怯懦、猶豫、失望、無知甚至自私,但也不會忽視著者一直秉持的正直和善良。

著者的坦誠是我非常欣賞的,我想也是這書的最大亮點。「雲門舞集」之所以選擇為其出書,其苦心恐怕不是為了宣揚一場波瀾壯闊的冒險(雖然在04年獨自騎行西藏的臺灣人確實少之又少),而是希望藉用一個普通人的事蹟來鼓舞更多的年輕人去勇敢地追逐夢想。看,夢想即使如拉薩這般遙遠,也並非遙不可及,即使你如同謝旺霖一樣會迷惘害怕仿徨猶豫緊張不知所措,但只要勇敢一點堅持一下,布達拉宮就在聳立在你面前。

剛開始看這書的時候,那冗長但又零零碎碎的心理描寫讓我抓狂,就好像普魯斯特在寫『追憶逝水年華』,可是我也很理解,當一個人一天中花七八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在騎車上時,如果不讓他的思想四處遊蕩,則實在無以打發消耗在無止境的機械運動中的漫長時間。至少我是這樣的。

這書並非以流水賬的形式來組織,而是把旅途切分成了若幹章節,或者說若幹段的旅程,繼而圍繞著每個不同時期的心理活動來寫就。而且愈到後來,著者在文字和結構的運用上愈發得心應手。所以最後一章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之一。我不光喜歡著者文字上的進步,我更感覺到著者的思想也更加成熟了。從最初那種以為邁過西藏界碑整個世界便會立馬自動地變化不同開始,到後來的那種「平靜」,被我理解為「成熟」。著者的思想在這段經歷中的成長是其自身的一大收穫吧,而這收穫也並非憑空得來,想必也緣於其讓人一開始有些看不慣的繁復的心理活動。另一個我最有印象的章節是第二章『瀘沽湖的女兒』,那是我覺得整書中故事性最強的段落,也是著者對於當地人生活最深的一次「介入」吧。

畢竟你能寫的,可寫的,當你下筆追逐的那一刻,難道不也是證明失去的時刻嗎?那未能寫出,道出的,永遠都比寫出道出的多更多。這留得住與留不住的一切都已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

雖然我現在學著儘量不去評判,但我必須說,著者並非我的榜樣,我個人最為欣賞的一位單車旅行者也是一位臺灣人,曾用了大半年單車環遊日本,而且也走過川藏線(和著者騎滇藏類似的季節,冬季),不過兩者若想比,本書的著者好似一個文藝青年,而那位騎者更似一位有著成熟思想的男人。如果有興趣,請通過RSS工具如Google Reader訂閱其博客tushiou.blogspot.com(因為在墻外,你懂的~)

末了,我想再矯情地重復一次,你應該鼓起勇氣來追逐你的夢想,它當然並非易事,但你要相信你是有這個天賦的才能的。另外,西藏——或是別的什麼地方——或許會是你的下一段旅程的終點,但她不會是你人生的終點。她無論多麼神聖和神奇,也不會只因為你踏入她的地界而自動使你也散發迷人的光彩,所有的變化與進步,都是有原因的,而這原因不會只是「我來到了」。所有這樣持著如同買彩票一般投機心理的「朝聖者」們,洗洗睡吧。晚安。

imag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