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喬治·奧威爾《動物農莊:一則童話故事》,陳枻樵譯

2022年孟夏。我讀這本書的時候,莫名地感到難以抑制的悲傷和巨大的痛苦。

其實哪裡是「莫名」!我只是不敢說出來。

《1984》就不曾如此打動過我,哪怕僅憑這一點,我也更愛讀《動物農莊》。這是一本帶有政治主張的文學作品,而不是一種帶有文學色彩的政治主張。

如果說出版在後的《1984》[……]

继续阅读

[英] 約翰·穆勒《群己權界論》,嚴復譯

凡論近代中國翻譯西方著作者,總繞不過兩位福州人:一是林紓(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一是嚴復(1854~1921,原名宗光,字幾道)。

林琴南不諳英文而被奉爲譯林祭酒,自是其以班、馬古文譯西方文學,雖比不得鳩摩儸什譯佛經,畢竟別開古文之生面,又以其譯著頗豐,一生譯東西小説戲劇逾2[……]

继续阅读

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

唐詩浩如煙海,流傳後世者不知凡幾,蘅塘退士博蒐精掇,編成《唐詩三百首》,即便有人不認同其選取標準,後人仍可由此入唐詩之門,可見一斑而窺全豹。魯迅校編唐宋傳奇,我認為其功勞不讓孫洙。

所謂傳奇,本是唐代裴鉶所作的小説集的書名(内有聶隱娘、昆侖奴等篇),至宋以後,傳奇漸為唐代小説之代稱。宋代小説亦[……]

继续阅读

胡蘭成《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是一本以散文為體的自傳。

在讀它之前,一提到胡蘭成這個名字,有兩個詞幾乎同時會冒出來——「渣男」和「漢奸」。前者主要是因他負了張愛玲,後者則是因他曾追隨汪精衛,在日偽政權任職。這兩個詞與其説是我對胡氏的意見,毋寧說是 「知識」 。正因爲對道聽途説的知識抱持懷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才[……]

继续阅读

[日] 隈 研吾《十宅論》,朱鍔譯

《十宅論》這個名字多少有些游戲的味道, 它有古羅馬建築家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 70BC~15BC )的《建築十書(De architectura)》的影子。《建築十書》是古典主義建築的圭臬,以希臘羅馬建築爲主,並以愛奧尼亞式等五種柱子來象徵「古典主義建[……]

继续阅读

[法] 加繆《局外人》,柳鳴九譯

我不喜歡這部小說。

——這是我剛讀完這本書時從心底湧起的強烈感受。一天過去了,平靜下來,我發現我並不討厭它的敘事,而是不喜歡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亦譯卡繆,1913.11.7-1960.1.4)所塑造的那個形象,還有那種麻木的人生觀。

小說篇幅不長,故事簡單:在1930[……]

继续阅读

阿城《威尼斯日記》

這本書的最後一段是這麼寫的:人在有生之年,不妨多東張西望,拼命幹,其實浪費生命。商業競爭常常是盲目的,我們不妨有膽量閒一閒。

雖然這段《代後記》的文字是成書七年之後寫的,但仍然精準地概括了本書的基調——借用王安憶評價阿城的説法,就是——「清淡」,同時「生活很用功」。

威尼斯政府有個傳統,[……]

继续阅读

[美] 托馬斯·潘恩《常識》,計毅譯

有兩本書對美國的歷史發展進程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一本是斯托夫人(Harriet Elizabeth Beecher Stowe,1811-1896)的《湯姆大叔的小屋》,另一本則是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的《常識》。若説前者「引起了一場戰爭」(指南北戰爭,林肯語),[……]

继续阅读

木心《哥倫比亞的倒影》

我最早知道木心,很可能源於作家鍾阿城的一句引述,比陳丹青「鼓吹」他的老師還要早——「先是有文藝,後來有了文藝腔,後來文藝沒有了,只剩下腔,再後來腔也沒有了文藝是早就沒有了。」

我對這段話心有慼慼,但也好奇,究竟是誰講話這麽大口氣,把1979年后的文藝圈一竿子打了。

《文學回憶錄》我剛讀了[……]

继续阅读

[美] 何偉《江城》,李雪順譯

大約在2007年,一位精通中文且深諳中國文化的美國朋友送了我一本《Oracle Bones》,那是我和Peter Hessler的邂逅。我翻了一下,但沒有讀完。

2011年,J君贈我一本《尋路中國(Country Driving)》。那時我還沒能把書的作者——何偉——和Peter Hessle[……]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