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 斯文﹒赫定《亞洲腹地旅行記》

把中文譯名《亞洲腹地旅行記》與英文原名《My Life as an Explorer》合在一起,便是這本書的主要内容。這本自傳記述了斯文﹒赫定(Sven Anders Hedin, 1865.02.19~1952.11.26)作爲探險家(暨地理學者、地形學者、攝影師、插畫師和旅行作家)的前半生,著重[……]

继续阅读

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

皇帝是一個高危的職業,如果工作沒做好——不論是因為外敵入侵、政變或是革命——輕則被流放,重則被砍頭,連親族也被株連,古今中外,史不絕書。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武王克殷後,帝辛雖自焚於鹿臺,但其後裔被封於宋,這是古代「興滅國 繼絕世」的仁人之政。宋國雖被眾多姬姓封國包圍,春秋時畢竟也當過一屆霸主,這是後話[……]

继续阅读

曹聚仁《我與我的世界》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所知道的曹聚仁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隨軍記者。我一直想讀的是他的《採訪本記》、《採訪外記》、《採訪新記》那類的書。但讀過本書,我對那些書的興趣被削弱了許多。

本書是曹聚仁的自傳——準確地說,是計劃中百萬字三大卷的自傳的第一部分。只是他齎志而歿,連這「第一卷」也是曹某的學生代為校閱出版。[……]

继续阅读

魯迅《朝花夕拾》

這是一篇「插隊」的劄記。還有幾本書在它之前讀完,比如後人編輯的一本梁任公的文集《憂國與愛國》、朱自清的《經典常談》及《古詩十九首釋》(此經後人編輯,原作為《九首釋》)。那幾本書讀來是醍醐灌頂、如沐春風,但正因為內容太豐富,且頗有我所未見的新觀點,寫起劄記來就犯了難,「具載則文繁,略之則義闕」。為了不[……]

继续阅读

季羨林《留德十年》《牛棚雜憶》

兩程飛機的時間讀完了《留德十年》,而後一本去年便讀完。季老曾規劃由八部組成的完整人生回憶錄,這兩本書是已完成的也最重要的兩部,同氣連枝,故偷懶寫在一起罷了。

人物傳記——尤其是自傳或口述歷史——恐怕是趣味性最強的歷史讀物;即使從史料的角度看,在同時期不同人物經歷與背景的交錯中,不少正史隱而不彰[……]

继续阅读

岳南《南渡北歸》

用一個輕薄但可能比較形象的比喻,這是一部橫跨大概一個甲子的中國士林八卦。

這比喻其實代表了我對著者的讚許,因為把縱橫於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間的眾多文化人的故事梳理清晰陳述清楚,頗不容易。

我認為好導遊即應善盡「導」之責,使遊人可自享「遊」之樂。著者即是這樣一位好導遊,本書的閱讀是一次愉快的[……]

继续阅读

楊絳《我們仨》

第一次知道楊絳,是在錢鍾書先生《圍城》的序言中,知道楊先生是小說的第一個讀者與評議者。這次則是我讀楊先生的第一本書。

其實早就試過看這本書,但幾次都卡在頭兩部分,這次則是硬著頭皮讀下去的。頭兩章寫得如夢似幻,又有些瑣碎,我讀得不耐煩。但若讀完全書,或能瞭解作者實以極文學的方式回顧了與女兒與丈夫[……]

继续阅读

高爾泰《尋找家園》

我對歷史的興趣或許純粹來自於好奇心,尤其那些模糊混亂的比如五代十國,那些遮遮掩掩的比如民國。但歷史又被那麼那麼多人實實在在地生活過,所以總有跡可尋。

傳記和自傳是其中一把鑰匙。而且傳記作為故事,可讀性也強,比如高爾泰的《尋找家園》。這本書在海外出版了三卷,大陸引進出版了前兩卷(有刪節)。前兩卷[……]

继续阅读

看見

或因作者自己是山西人,山西那一章節是柴靜的《看見》給我印象最深的,尤其喜歡那蒙太奇式的結尾。原先並不瞭解這記者,但讀書前卻違背自己「虛掉一顆心」的自律,對她有產生了偏見,認為「她」太過「精致」(此刻,我更想用「刻意」這個詞),以致於看完第一章就不想再讀。終於,她的書幫我消除或減輕了成見,把她還原為路[……]

继续阅读

轉山

2012年5月1日閱畢謝旺霖的『轉山』。

2012年跨年的時候在朋友的朋友家裡,台灣女主人知道我與其騎過環法的法國先生一樣喜歡騎單車,便鄭重其事地把這本書借給我讀。我想主人的這一傳遞行動已經包含了對於著者謝旺霖及其行動的認可,也算是對我的鼓勵吧。

在開讀之前,對於這本書正負面的評論我都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