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4.me

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武夷行# D5 (閩)武夷山市至(贛)上饒市 115km

🗓️


翻越武夷山是今天的主題。海拔變化從約250米的武夷山市到達終點上饒的約160米,中間的至高點是閩贛分界的分水關埡口,海拔約760米,其次則是在辛棄疾故居與墳塚前的一座400米的山崗。

與蘇軾齊名的濟南人辛棄疾在江西鉛山一帶住了近二十年,並葬於此。辛幼安一生力主抗金,壯懷激烈,但朝廷看中他的卻是其他才能,所謂「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不過說實話,真要硬碰硬,宋未必打得過金。

據稱稼軒曾與在建陽的朱熹有過交往,且在行政管轄上鉛山古時候也曾受建州(今南平地區)的節制,可推知雖隔武夷山,但兩地交通即使按照古代標準,應該也算便利。事實上也是。分水嶺並不高,而且兩側均有水路,北達鉛山,南則至建州,甚至直通福州入海。

武夷山雖不能成為交通的絕對阻隔,但卻區分了氣候。今天在福建一側時被太陽曬得不行,一過分水關卻只看到一片白茫茫的霧氣,遠山都影影綽綽,空氣濕度顯著增加。再往北行,則漸漸濕氣變成了沾衣欲濕的細雨,直到上饒。

從福州到上饒,這趟以穿越武夷山為目的的旅行,今天在高潮中落幕了。

☞☞☞☞☞ 後記 ☜☜☜☜☜

八閩乃山水靈秀之地,向來很喜歡,從北邊的寧德、福州到南邊的廈門、古雷半島都留下過我的足跡。

這次本意是找一條山區的騎車路線,於是沒多想便走上這條穿閩入贛之路。如果以多爬山之目標來評判,這條路線並不很理想,因為除了今天的760米的分水關,基本沒什麼像樣的山;反觀浙閩交界的山區,崇山峻嶺無數,不光讓人爬個夠,風景也看不停。

但這條路線卻有意外之收穫。中原文化和政權正是從江西越過武夷山,通過崇陽溪建溪閩江進入福建甚至出海,並生根發芽,不斷壯大。現在的客家人或也順著這條路綫避禍南行至此。在這片土地上,成長了無數可以載入中國歷史的人物,尤其是朱熹——孔子之後的第二人。反過來,他們對中原王朝——乃至整個中國——的文化也造成過深遠影響。

所以,這次旅程,彷彿是逆著時間、逆著曾經的文化傳播之路,去緬懷那段歷史的一次「朝聖」之旅,或者説文化之旅。至少,我更明白了為什麼先人選擇了這條線路,再次明白了地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是爲記。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