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4.me

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白先勇《台北人》

🗓️


這本書勉強算是讀了兩遍。

大概是去年,讀了大半——文辭優雅、華麗,鋪排精妙,但調子灰暗,暮靄沈沈。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張愛玲的文字那「小心易碎」之美。

這次完整讀過一遍,之前印象並未被完全打破,不過在漂亮的外表下有了一些新發現。

《台北人》是白先勇上世紀70年代發表的小說集,包含了14則創作於60~70年代的短篇。故事主要發生在台北,故事中的「台北人」雖有三教九流——革命(辛亥革命那種~)元老、軍官、兵士、軍眷、知識分子、電影明星、名媛、低級舞女、商販、幫傭,不一而足——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全是台北的客人。除了《孤戀花》裡面的小舞女娟娟,是來自蘇澳鄉下的本省人(但故事仍與上海來的「雲芳老六」有關),其他都是大陸淪陷後,隨政府播遷來台,帶著他們或多或少的行李,以及斬不斷的回憶。

每一個人背負著的回憶是如此沈重,以至於在台北開展新生活時,不自覺地依葫蘆畫瓢,試圖延續過去的軌跡,或至少試圖建立與過去的聯係;可是今夕何夕,此地何地,從前已是覆水難收。這種矛盾衝突體現在每一個故事裡,在每一位人物身上牽扯,即使在溫和平靜的日常生活中,也能透出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壯烈,讓人心生悲憫。

我十分贊同歐陽子的觀點,《台北人》其實只有兩個主角——「現在」與「過去」。「過去」是中國傳統的單純、規矩、秩序、理想、人情,而「現在」是複雜、物質、浮躁、謀利計功;「過去」是大氣派、大格局、輝煌燦爛,而「現在」是無靈性、混亂、斤斤計較;「過去」是青春、純潔、美,而「現在」色慾、肉體、醜陋猥瑣……其實從書名也可以看出,將這些「大陸人」稱為「台北人」,其中深意可見一斑。

十四篇故事中,不少人喜歡《遊園驚夢》,或者《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永遠的尹雪艷》之類——即便落幕,也是富麗堂皇地。我所鍾意的卻是另外幾篇。《思舊賦》通過兩位幫傭——一位現役,一位退休後因夫人「托夢」專程來探望老東家——的對話,可以見證一家的興衰榮辱,可真正打動人的不是富家的沒落,而且主僕之情誼,或者說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羈絆,以及各安其命的淡然。《梁父吟》裡可以看到辛亥老革命的風骨和舊時的風雅在頑強地抵抗世道變遷。而且這抵抗並非沒有希望。《花橋榮記》裡有才華又儒雅的「落難貴族」盧先生,在經歷新時代的種種醜惡後,幻滅悲憤而死,讓人唏噓。《冬夜》裡知識分子的堅守與期盼、光鮮與無奈、理想與現實,剖析了士與世之矛盾……另外還有《歲除》和《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也是好故事。

夏志清(文學批評家,以《中國現代小說史》聞名,發掘了張愛玲、錢鍾書、沈從文等作家)對白先勇的藝術成就極推崇,認為白「兼採中國傳統與西方小說技巧的優點」,且具備「悲天憫人的胸懷」;對《台北人》也很讚賞,認為它「可以說是一部民國史」。

確實,民國成立之後的重要歷史事件——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抗日、國共內戰都能找到踪跡,更妙的是竟然只以14個短篇就如此立體、生動、多角度地鋪展開大歷史大時代大變遷。也難怪它在當代華語文學上的地位。

是為記。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