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紀行 D43 長甸鎮至丹東市 64km
今早愁雲慘淡萬里凝,但至少不落雨了。氣溫比昨日更低,鞋昨天被淋透了,今天雖然在襪子外面套上了塑料袋,但仍架不住腳下生寒(讓我驚訝的是,傍晚時候鞋居然乾了,蒸發速度驚人)。
在回到鴨綠江邊之前騎了最後一段山路,山谷中的樹葉依舊綠得發黑,但有幾片小樹林耐不住寂寞,勇敢地披上了斑斕的秋裝。是啊,再不[……]
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今早愁雲慘淡萬里凝,但至少不落雨了。氣溫比昨日更低,鞋昨天被淋透了,今天雖然在襪子外面套上了塑料袋,但仍架不住腳下生寒(讓我驚訝的是,傍晚時候鞋居然乾了,蒸發速度驚人)。
在回到鴨綠江邊之前騎了最後一段山路,山谷中的樹葉依舊綠得發黑,但有幾片小樹林耐不住寂寞,勇敢地披上了斑斕的秋裝。是啊,再不[……]
天氣預報說今天100%有中到大雨,嚇得我不到八點就出發了,可照樣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剛出發的時候天空飄了幾滴雨,氣氛烘托得很好,可翻過一個嶺之後居然慢慢出了太陽,正好這時經過長嶺子村(?),村裡正在辦婚禮,當時才九點出頭,可大家都已經圍席坐滿了,沒入座的則三三兩兩地站著聊天,司儀則用熱鬧的音[……]
路牌上開始出現「丹東」兩個字了。
終點在望。歸心也起來了。雖無人催促,今天一路快馬加鞭,停車拍照的次數少了好多。——其實,拍照少了只是因為沒什麼風景。
自從下到雲峰水庫大壩下游後,鴨綠江就沒什麼可看的了,屢經規訓,它已經變成一大汪沒有生命力的死水了(或曰:不然,它還能發電呢~)。還有一個[……]
我終於見到了郭沫若想見卻沒見成的好太王碑的實物(按:郭沫若題寫了「集安縣博物館」的館名,本地似引以為榮;58年郭寫了一首「詩」:「未能遠上到輯安,好太王碑無恙否?」推知郭未見過真碑。),但我敢打賭,至少九成的遊客到了這裡只會覺得從未見過如此巨大的石碑,上面依稀有漢字,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這裡除了考[……]
滿族以長白山地區為其「龍脈」所在,將其封禁二百餘年,直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才在此地設置「輯安縣」,名稱典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陛下即位,存撫天下,輯安中國。」
1964年外交部呈請將廣西地名「睦南關」改為「友誼關」,周恩來批示要求同時逐一審核東北、雲南、兩廣,「將各地類似地名全部審[……]
再一次,我懷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信(xī)念(wàng)出發了,我不知道過了葦沙河鎮後還有沒有路,不知道具體線路,也不知道今晚在哪裡停駐,因為谷歌地圖在邊境敏感地區不堪用,高德、百度的G331國道都消失在葦沙河,而且它倆給的導航線路都要繞行白山市,我不想那麼走,百度放到很大倒是可以看到一條小路,只[……]
臨江自古就是鴨綠江畔的邊境重鎮,但它參與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那次戰爭並非對抗外敵,而是內戰。
在離臨江老遠就看到宣傳「四保臨江」的事蹟,在臨江市內的江心公園裡還有一尊巨大的陳雲的雕像。「四保臨江」是國共內戰初期東北戰場上圍繞臨江地區展開的爭奪戰,共產黨派陳雲、蕭勁光領導東北民主聯軍抵擋杜聿明麾下[……]
鴨綠江(諺文:압록강)在漢魏時稱「浿水」,也有觀點認為浿水是今天的清川江,當時稱此江為「馬訾水」。鴨綠江之名始見於隋唐(時稱「鴨綠水」),杜佑在《通典》中釋名為江水似鴨頭之色,我覺得他是道聽途說。
鴨綠江成為中國和朝鮮的界河是元末明初的事,元時中國東北及朝鮮半島東北部由遼陽行省下屬的開元路管轄[……]
一座海拔約1600米的嶺把今天的路途一分為二,嶺兩邊的風光各有特點。
上嶺的路沿著頭道松花江溯溪而上,兩側的山緊緊地夾住河谷,谷中森林茂密,其中多有粗壯、挺拔的參天喬木,林下則是小溪,水流疾,清冽可以飲用。雖然沒有繽紛的色彩,但古樹森森,流水淙淙,別有一番風味,這是炫目、張揚的長白山森林不常展[……]
二道白河鎮的房屋雖不怎麼好看,但這裡的公園修得挺用心,城邊保留了大片的森林,築了棧道,供人遊覽,在二道白河兩岸也有小橋流水的景緻。
鎮西南有一個「長白山自行車公園」,可能是把原來的縣道或林場小路翻修過,專給自行車和步行者使用(極偶爾也有汽車通過),路上的交通號誌也是專為自行車考慮,連路燈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