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川北紀行 D5 臨潭縣至尼巴村 66km

快到扎古錄鎮的時候,公路號志牌上赫然出現「洛克之路」幾個大字,讓我吃了一驚,因為我一直以為所謂「洛克之路」不過是坊間流傳的說法,上不了檯面的。從扎古錄往南出城,「洛克之路起點」幾個大字更是刷在了每一條行車道上,視力再差的司機也不會錯過。

所謂的「洛克之路(Rock Pass)」以約瑟夫·洛克([……]

继续阅读

#甘南川北紀行 D4 羊沙鎮至臨潭縣 55km

臨潭雖是縣城,更像一個大號的鎮,乏善可陳,但此地的歷史倒值得一說。北周時,吐谷渾在此置洮陽城,是當地有城之始。後此地歸唐,稱「洮州」,唐廣德元年(763年)後,此地歸吐蕃,此後這裡一直是漢族與西部少數民族的邊境,也是互市的地方,北宋時從吐蕃進口的馬匹即由此輸入。明以後,洮州的治所移至臨潭東邊的新城鎮[……]

继续阅读

#甘南川北紀行 D3 景古鎮至羊沙鎮 62km

到羊沙鎮的時候大概五點鐘,正趕上小朋友放學,穿著不同校服的孩子們(可能為區分小學部與初中部)先後排著一字長蛇陣從半山腰的學校走下來,沿著馬路統一方向往北去。七點左右,又看到這條長蛇安靜地從北往學校方向移動,有的孩子在低頭認真的背單詞,幾乎沒人說話。

以前經過類似規模的鎮子,放學時校門口少不了來[……]

继续阅读

#甘南川北紀行 D2 中鋪鎮至景古鎮 106km

臨洮(táo)古稱「狄道」,《漢書》稱「縣有蠻夷曰道」,狄在先秦時被認為是蠻夷之一,道則是秦代的地方行政區劃,秦穆公時向西開拓疆土,臣服「八戎」,遂在當地設「縣」或「道」管理。後秦後設隴西郡,治所即在狄道,以此觀之,這個名字或僅體現事實,而不涉及夷與夏的評價。今天在臨洮市面上以及臨近地區都還看得到以[……]

继续阅读

#甘南川北紀行 D1 蘭州市至中鋪鎮 48km

中鋪鎮是一個臨時決定的目的地,因為它距蘭州城約50公里,料想騎到這裡會比較輕鬆,結果事與願違,一直拼到晚上八點才到達。

今朝裝車、整理行李時,才發現漏了不少工具,甚至連備用內胎都忘了,我只能把責任推給COVID,因為這實在不該發生在一個號稱騎車十幾年的人身上。可能還是COVID的原因,居然一直到中午才[……]

继续阅读

#甘南川北紀行 行前絮語

週一騎車時覺得不適,只騎了70公里,身體卻疲勞得如同日行兩百里。翌日,開始發燒,伴隨周身乏力,精神恍惚。當日下午快篩檢測結果是COVID-19弱陽性——三年Pandemic沒曾陽過,現在天下太平了卻被破了「金身」,好不可惜。

不幸中的萬幸,我的症狀比典型的「首陽」症狀輕一些,「寶娟嗓」、「刀片割喉」之[……]

继续阅读

[瑞] 斯文﹒赫定《亞洲腹地旅行記》

把中文譯名《亞洲腹地旅行記》與英文原名《My Life as an Explorer》合在一起,便是這本書的主要内容。這本自傳記述了斯文﹒赫定(Sven Anders Hedin, 1865.02.19~1952.11.26)作爲探險家(暨地理學者、地形學者、攝影師、插畫師和旅行作家)的前半生,著重[……]

继续阅读

李敬澤《上河記》

「那時我以爲那條河不過是無名小河,人於山水間也勢利,那河就白白地流了。」——這句話說的是2000年6月8日,李敬澤正從蘭州趕往臨夏,途經大夏河,司機一心趕路,他也低估了路邊的風景,絕塵而去,事後才知道這條河大有來歷,遂有此感慨之言。

此話於我心有戚戚焉。2015年8月,我從臨夏出發騎自行車經扎[……]

继续阅读

山打根印象

旅行日期:2023年6月15日(雨轉陰)、16日(晴)。

想必多數大陸人對「山打根」這個名字很陌生,香港人倒可能知道,因為此地曾被稱為「小香港」——不是美稱或外號,是真的叫這個名字,雖然時間很短。這個地方還有一個「短命」的名字——Elopura,是最早的不列顛殖民者起的,但因為拗不過當地人還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