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蘭成《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是一本以散文為體的自傳。

在讀它之前,一提到胡蘭成這個名字,有兩個詞幾乎同時會冒出來——「渣男」和「漢奸」。前者主要是因他負了張愛玲,後者則是因他曾追隨汪精衛,在日偽政權任職。這兩個詞與其説是我對胡氏的意見,毋寧說是 「知識」 。正因爲對道聽途説的知識抱持懷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才[……]

继续阅读

季羨林《留德十年》《牛棚雜憶》

兩程飛機的時間讀完了《留德十年》,而後一本去年便讀完。季老曾規劃由八部組成的完整人生回憶錄,這兩本書是已完成的也最重要的兩部,同氣連枝,故偷懶寫在一起罷了。

人物傳記——尤其是自傳或口述歷史——恐怕是趣味性最強的歷史讀物;即使從史料的角度看,在同時期不同人物經歷與背景的交錯中,不少正史隱而不彰[……]

继续阅读

高爾泰《尋找家園》

我對歷史的興趣或許純粹來自於好奇心,尤其那些模糊混亂的比如五代十國,那些遮遮掩掩的比如民國。但歷史又被那麼那麼多人實實在在地生活過,所以總有跡可尋。

傳記和自傳是其中一把鑰匙。而且傳記作為故事,可讀性也強,比如高爾泰的《尋找家園》。這本書在海外出版了三卷,大陸引進出版了前兩卷(有刪節)。前兩卷[……]

继续阅读

看見

或因作者自己是山西人,山西那一章節是柴靜的《看見》給我印象最深的,尤其喜歡那蒙太奇式的結尾。原先並不瞭解這記者,但讀書前卻違背自己「虛掉一顆心」的自律,對她有產生了偏見,認為「她」太過「精致」(此刻,我更想用「刻意」這個詞),以致於看完第一章就不想再讀。終於,她的書幫我消除或減輕了成見,把她還原為路[……]

继续阅读

轉山

2012年5月1日閱畢謝旺霖的『轉山』。

2012年跨年的時候在朋友的朋友家裡,台灣女主人知道我與其騎過環法的法國先生一樣喜歡騎單車,便鄭重其事地把這本書借給我讀。我想主人的這一傳遞行動已經包含了對於著者謝旺霖及其行動的認可,也算是對我的鼓勵吧。

在開讀之前,對於這本書正負面的評論我都略[……]

继续阅读

fun [1982, 2007)

这是我生命中的第三个狗年,眼见着就要结束。料想这一辈子也没几个狗年,这样就放走了它有点可惜,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些文字,用来纪念我的年轻时代。

1982-2005

  • 最自豪和骄傲的:家庭教育
    》我不能拿自己的品德来炫耀,否则显得我人品很差。不过每一次我因为和旁人比较而暗暗骄傲的时候我都会记得儿时爹娘和奶奶对我的教育,当然,其他人也没少教育我。小时候调皮是少不了的,但是记忆中几乎从没挨过打,也很少受到什么来自父母的压力。知识、自由和幸福就是我的童年,我很庆幸和感激他们给了我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 最值得纪念的:高二和高三的时光(1998-2000)
    》四人帮、乌龙助攻、周朴园、没有高潮的《征服》、《花雨夜》、YZH的花衣服、GX的麻江话⋯⋯所有的欢笑泪水就是这样度过,那一段日子我永远记得。
  • 最荣耀的:状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最幸运的:认识M
    》(此处省去617字。)
  • 最失望的:我的大学(2000-2004)
    》很难解释原因,之前牛气冲天的人生曲线在此遇到拐点。这是长达四年的冬眠,no classes, no library, no scholarship, no beer, no drugs, no sex⋯⋯当然,完全否定它是不对的,这里面至少有我今天仍然认为很有前瞻性的(当时)首次的“个性化CD”的商业尝试,突飞猛进的计算机技术,日渐纯熟的WE 11,以及今天思维方式的雏形。尤其是最后一点,这很重要。
  • 最遗憾的:一无所长
    》小时候太懒,不能坚持,爸妈也从不强迫,所以现在一无所长。后悔万分,只能尽量弥补。
  • 最痛苦的:近视眼
    》拥有时不知道珍惜,没有了才后悔莫及。
  • 最英勇的:2004年煤气中毒事件
    》虽然后来极少提起,更不会在M面前拿这件事夸耀,但我真的觉得自己当时无比英勇,是个英雄。
  • 最要感谢的:Christin HAN + Lucy LU
    》他们对我的职业生涯就像伏尔泰之于法国。前者以professional(我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表达这个词的确切含义)为我开蒙,后者强化了这个概念并帮助我形成新的价值观。他们共同的一点还有教会了我很多技巧并发掘了我的潜能。这所有的一切我都能终生受益。当然,其实需要感谢的远不止这两个人,很多很多人在我的人生路上给过我关心、支持和帮助,虽然我甚至记不清他们中很多人的名字。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生于80年代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我知道有个词专门形容我们这一代人叫“80后”,而且似乎没含多少褒义。我不认同这种看法——无论是其象征意义还是其一杆子打死的棍法,当然,也很可能我是一只特立独行的80年代人。80年代出生的人,刚好错过了文革——那个时候文革的余波也已经穿不透山东大丝了,我以为——那个时候幸存下来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仍在开花结果(这也得益于我生在一个西南的小城市,这里离失火地点比较远),这些果实和乳汁一起养育我们长大;同时,这是个空前渴望知识和仍以知识为荣的年代,各种思想与飘洋过海来的牛仔裤、计算机、张明敏等等等等一起搞得我们晕头转向⋯⋯我想说的是,我们既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滋养,又亲身感受了新中国发展变化最快的二十几年,这样左右开弓的场面有一点黄金般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意思了。这就是80年代人的幸与不幸,70年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前辈们和90年代从钱眼里生出来的小朋友们只有干着急的份。80年代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小时候鸟是可以打,蜜蜂是可以捉的,河里是还有鱼的。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