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威尼斯日記》

這本書的最後一段是這麼寫的:人在有生之年,不妨多東張西望,拼命幹,其實浪費生命。商業競爭常常是盲目的,我們不妨有膽量閒一閒。

雖然這段《代後記》的文字是成書七年之後寫的,但仍然精準地概括了本書的基調——借用王安憶評價阿城的説法,就是——「清淡」,同時「生活很用功」。

威尼斯政府有個傳統,[……]

继续阅读

阿城《常識與通識》

但凡對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有印象的人,多半會記得那時人們對詩歌還有熱情,對科學知識充滿渴望。每個年輕人或多或少地讀過詩,背過詩,甚至寫過幾句—— 現代詩居多;《十萬個爲什麽》幾乎出現在每一家的書櫃上,在各個閱覽室、圖書館裡,《知識窗》、《知識就是力量》這類的雜誌常常供不應求。

不過,九十年代的空氣[……]

继续阅读

阿城《棋王·樹王·孩子王》

十年浩劫之后,政治氣氛相對寬鬆,思想的禁錮也稍放開。小心的試探后,人們開始貪婪地享用語錄與樣板戲之外的各種精神食量,拼命補償錯過的光陰。那是新中國文學的黃金時代。

但創痛畢竟太深,作家們齊齊用文字舔舐傷口,控訴罪惡,反思國家民族之前途。雖然鄧總設計師評價說「哭哭啼啼,沒有出息」,但「傷痕文學」終究[……]

继续阅读